当前位置:首页  标签   学术科研
我院闫寒冰教授、刘名卓副研究员在2017年HK-AECT夏季研讨会中分享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7-06-19

2017年6月15日-17日,我院闫寒冰教授和刘名卓副研究员来到香港大学,参加2017年HKAECT夏季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New Ecology for Education:Communication X Learning”。会议共设置了12个研讨主题,涉及深度学习、翻转课堂、学习分析、MOOC、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游戏、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等诸多教育领域研究热点。来自美国、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南非、土耳其、韩国、新加坡的多个国家与地区学者们如约齐聚此次盛会。会期三天,每天都安排了多个专题,学者们在会上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质疑与研讨精彩纷呈,而专题后的开放性交流更让学者们受益匪浅。

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闫寒冰作专题报告

闫寒冰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Development of Quality Analytic Tools for Large-scale Online Teacher Training(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质量分析工具)”的专题报告,重点分享了近年来关于在线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影响在线培训质量的公共变量,将在线培训的质量分析对象从随机“小样本”发展到“全样本”;从侧重学习者学习体验的终结性评估深化到关注学习者客观行为的动态分析与关联预测,最终能够常态化地、系统性地对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质量进行形成性分析,实现精准预测和及时干预的目的。与会学者对于中国教师在线培训的“大规模”特征,以及本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引导作用产生很大兴趣,AECT主席Hokanson教授在讨论环节认为此工具对“目标相关性”等方面的关注特别具有价值。

开放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刘名卓作专题报告

刘名卓副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题为“Seeking Approaches to Support Instructors’ 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探寻支持教师网路教学设计方法)”的汇报。该研究成果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在线教学设计经验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绩效支持的有效策略,并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与剖析在线教学设计模式,形成了理论导学型、问题研学型、情境模拟型、自主探究型、技能训练型、案例研学型、实验探究型、自由型八种样式,为教师开发在线课程提供了科学、专业且有效的支持。刘老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深专家陈丽教授直言中国的远程教育更需要这种基于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学习、分享、交流,我院学者在HK-AECT研讨会上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也用面向中国教师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与世界对话的通道。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